“章丘铁锅”的源流及现状说明
发布时间:2025-09-29 20:27
“章丘铁锅”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满族的传统烹饪器具“马勺”,有别于传统汉文化地区烹饪习惯常见使用的铸铁锅。在中华传统厨具定义里,双耳的叫“锅”,单柄的则称为“勺”,“掌勺师傅”一词即由此而来。满清入关后,该类产品最早流行于京城,清末民初1912年间离开京城的京勺师傅将其传艺至山东济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又传播至章丘,得益于章丘当地铁匠传统手工艺的兴盛,就此发扬光大,在计划经济时代,借助于供销社流通体系,销往大江南北,知道“章丘产的炒勺”这个产品名称的北方厨师和烹饪爱好者众多。改革开放后,受价格低廉的舶来品工业化厨具冲击,虽更符合中华传统烹饪技法要求但人力成本高昂的各地“炒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几乎在市场上绝迹,2015年淘宝网启动了“中国匠人”活动,这项传统非遗技艺制品开始通过电商平台重新焕发活力。
“章丘铁锅”产品的物理特征为:工艺上需经过冷锻、热锻等12道工序,经历数万次锻打才能成型;功能上符合中国餐饮烹饪翻炒的需要,天然无涂层,火候易掌控,不易粘锅,省油,使用寿命长,经久耐用;外观上锅如明镜,浅深适宜,锤印清晰整齐且叠加合理,看得到锤印触感却没有凹凸感,锅的内壁极为光滑。(详见“章丘铁锅”团体标准)
2018年春节期间《舌尖3》播出后,“章丘铁锅”爆火,产品完全脱销,有人戏称为“洛阳纸贵,章丘无锅”,也因此予以造假者可乘之机,完全不考虑物理特性使用效果及食品安全,机器轧花仿冒手工锤锻打痕迹和空气锤打制的凹凸不平滑像鳄鱼皮一样的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大量出现,且有章丘当地与铁匠民俗相关的非遗传承人出现将上述后者产品命名为“鱼鳞锅”,称其也属于传统非遗技艺滥竽充数。
因市场乱象迅速造成了较大的负面舆论,同年(2018年)受章丘区委区政府倡议,最早在电商平台上运营这项传统非遗手工艺产品并辅助《舌尖3》拍摄的团队,发起成立了济南市章丘区铁匠手工艺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制订了章程和各类考核标准,并获得了区政府授权,向国家商标局递交了“章丘铁锅”集体商标的申请书。
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市场乱象丛生,且协会并没有相应的知识产权维权手段来对其进行整治,众多非遗工匠饱受其害,生存艰难。
因数量众多的仿冒产品生产销售者形成了利益团体,并不希望“章丘铁锅”这个产品名称成为有效商标,所以一直在通过且不限于发起商标异议,利用补充材料时间尽可能拖延等方式阻挠“章丘铁锅”集体商标的注册过程。因此历时三年多,直至2022年9月底,该商标才走完了国家商标局所有的实质审查程序,准许注册,而仅仅在几天之后的国庆节期间,众多的造假者就联合起来冲击区政府有关部门,利用上访的形式试图胁迫区政府干预协会工作,准许他们使用该集体商标继续销售仿冒产品牟利。这种近乎于闹访的行为,一直持续至今,仍未断绝。协会对章丘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们能够顶住压力,拒绝无理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精神,表示感谢。
此外,试图售假牟利的不法人员还经常利诱协会成员利用协会赋予其的权利售卖假货牟利,参见2024年6月29日辛选旗下的“蛋蛋”直播间事件,协会还曾为此专门发布过公告澄清。
商标作为知识产权维权手段在打击市场中大量的仿冒伪劣产品时,作用相当有限,仿冒者擦边使用“章丘手工铁锅”,“章丘老铁锅”,“章丘大肚铁锅”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的近似产品名称混淆视听时,举证复杂,很难有效断绝此类产品对广大消费者群体的误导和侵害行为。
考虑到“章丘铁锅”这项传统非遗手工艺制品较高的人力成本使很多消费者因售价对产品望而却步,因此让更多仿冒伪劣产品借助较低的销售价格对部分消费者群体形成利诱,其中不乏大量使用了有害劣质涂层却冒充纯铁锅的产品,网络已有多起消费者的公开曝光,对大众安全健康造成了隐患,也对“章丘铁锅”这一区域品牌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协会近一年来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现有机械加工成熟的技术工艺来实现“章丘铁锅”非遗制品在烹饪过程中所呈现优良物理特性的最大化还原,而并非仅仅只是仿冒非遗手工艺的加工痕迹。协会希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们,也能使用上在烹饪过程中具有优良物理特性,且材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健康产品,远离“毒铁锅”。在此类产品研发成熟并正式发布前,协会仍要提醒广大消费者,请仔细甄别市场中“章丘铁锅”的擦边近似产品,以防购买到仿冒伪劣品,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感谢广大消费者长久以来对协会的信任与支持,协会将持续尽力维护消费者及非遗工匠群体的合法权益。
济南市章丘区铁匠手工艺行业协会
2025年9月29日